腾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企业遭腾退后应不应当给予补偿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腾退。腾退就是指腾空、退还。最早的房屋腾退,一般是指共有制集体住房。当国家需要统一收回的时候,你就需要腾退,当然国家会给你补贴。一般情况下, 腾退后的房子是不拆的,会另作他用。如果房子需要拆掉,就是动迁了。
那么说到这里,腾退有法律依据吗?答案是否定的!在当前的法律法规下,并没有“腾退”这样一个法律概念。一般认为,腾退就是在村集体的主导下,被腾退人(村民)与村委会签订腾退安置补偿协议,村委会将被腾退人所拥有的土地和房屋收回的行为。从本质上看,腾退的性质与通常意义上的土地、房屋征收没有区别,其背后绝非是村集体要另行使用土地,而是有重大建设项目藏在其身后。可以说,腾退相关行为的法律依据,就是《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中调整土地征收补偿的相关内容,其所应遵循的法律规定与一般的征收项目别无二致。之所以设立“腾退”这样一个由头, 其目的就是为了规避征收中各种严格的法定程序,简化征收流程,压低补偿成本,力图在短时间内实现拆除房屋、清空土地的目标。通常情况下,腾退项目所给予被腾退人的补偿标准、数额较征收项目是很低的。
所以,腾退分为两种,一是临时征用、 二是拆迁腾退。如果是临时征用的话,可能经过一点时间会还给你, 一般不给补偿。 但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很少,一般都是环保治理腾退,土地收储时退不会返还给原企业。这就涉及拆迁,腾退是拆迁的前提,这时是应当有补偿的,具体参照拆迁补偿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