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关停的原因昌运拆迁律师总结了以下五种:
政策性关停。
政府以一个任务或者命令式的政策关停企业,是带有政策导向性的。针对的是一个省或市的范围内所推行的整体工作,政策性关停可能会出现大范围内的关停或者某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企业被关停。在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疏解、浙江的“三改一拆”等都是政策性的关停。
环保性关停。
环保性关停在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概率逐渐变高,因为禁养措施和环保力度加大,一些带有污染性的中小型行业都在进行关闭关停,特别在江浙沪地区尤为常见。污染行业的关闭关停是大势所趋,企业主要对这方面有充分认识。
产业性关停。
像上海的“198工业用地减量化”和“五违必治”,这两项政策主要是对一些工业上能耗大、污染大并且经济贡献比较低的工业场地进行关停和腾退。这是继续发展必然必然会遇到的选择性问题。
用地性关停。
用地性关停主要是企业可能涉嫌违法用地的情况,这种性质的关停就很有可能会导致企业被拆迁的结果。很多企业在实践中改变了集体土地的用途,农用地或者养殖地却被用于了工业建设,被相关部门认定为违法用地进行拆除。
处罚性关停。
企业关停最后一般都会落实到处罚和强制行为上。处罚性关停是指企业存在消防、安全、环评等不达标的情况,为了达到处罚的目的,政府会采取一些关停手段。
有这么多情况都会使企业面临被关停的风险,当面临关停的时候,企业要思考哪些事情呢?
一、了解关停的相关政策
了解政策的大趋势是什么,才能更好地维权和发展、明白作出关停的的行政主体是谁,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下一步的复议或者起诉、知道补偿政策是怎样的,才能游刃有余地和政府谈补偿、对关停周期的安排了如指掌,才知道应该如何确切计算停产停业损失等。
除此之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看,没有规定企业必须全部直接关闭关停,有的时候还会实施限电限产、罚款、实行停业整顿或实行一次性关停关闭,这方面存在着法律的递进关系,这是关于企业关停的具体实施程序。
二、损失额度统计或评估以及可否满足转产要求
要求相关部门赔偿损失的数额一定要结合实际,做到心里有数。不少企业在被关停以后,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进行转产。要把赔偿的数额和企业下一步发展结合起来。
昌运律师对被关停企业的维权路径有以下建议:
一、向关停主管部门陈述企业自身情况,包括损失,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关停后续安排争取政策扶持。
二、向企业产业发展主管部门反馈情况,积极争取产业导向政策和资金。
三、对关停行为要求其上级机关进行复议审查或进行司法审查。
四、对企业的改造升级进行预订方案设计。
五、协调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谈判。